一次难忘的采访--朱锋
来源:中国民主同盟开封市委员会  【      】  时间:2017-05-16

一次难忘的采访

朱锋

2013年9月,我赴京出差。办完公事,我应开封日报社杨洁编辑之约,急匆匆赶到北京东厂胡同去采访,采访对象是民盟中央研究室主任张冠生先生。

第一次走进民盟中央这种高规格的单位,我内心惴惴不安。但既然领受了采访任务,就只得完成。在大门口值班室办完手续,我硬着头皮敲开了张冠生先生办公室的门。我坐在沙发上,趁他泡茶的时候,观察着他几乎被书籍、文件资料“挤占”一半空间的办公室,内心感觉他更像一个学者,而不像一个官员。

张冠生籍贯是江苏,但生在河南,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开封读书、下乡,最终走出开封。闲谈中,得知他很钦佩张澜、李公朴、闻一多等中国民主同盟盟员,凭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,忘我地“奔走国是”。1988年,张冠生加入民盟。而后,他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又到民盟中央工作,成为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先生的助手。

在他看来,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、人类学家、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。了解基层第一手材料,摸清社会现状,费孝通先生极看中调研这一途径。调研时,费孝通先生绝不是简单地听汇报。有一年,他随费孝通先生到河北深州调研,县委书记汇报说当地果农用土法保鲜,反季节销售,仅这一项,全县就增加不少收入。费孝通先生问:“这个办法是谁第一个想出来的?我要找他了解一下情况。”见到那位果农,费孝通先生刨根问底:“这个保鲜办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?”“是从老辈人或者亲戚那里听说的,还是看书看报看电影学到的?”“刚开始怎么做的?花了多少钱?”“自己人干还是雇人干?”这样的调查,得出来的结论能不可靠?这确实代表着民盟中央老一代领导人的风格。

耳濡目染,费孝通先生实事求是、求真务实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张冠生。费孝通先生去世后,张冠生下决心学习弘扬这种精神。于是,记录着他的见解和思考的文章,接连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求是》《读书》等刊物发表,他的著作《知道:沈昌文口述自传》《荀子素描:苍天下的思索》《世纪老人的话:费孝通卷》《民盟历史人物:费孝通》等不断问世。我们见面时,他的《田野里的大师——费孝通田野调查纪实》一书正在校对。

50分钟的会面,一叶知秋,我认识了民盟,对民盟充满了敬仰,也为后来加入民盟奠定了基础。 当然,我采写的4000多字的专访《平常心 执着情》也于当年10月底在《开封日报》发表。

责任编辑:kaifeng (开封民盟)